文化自信大觀園27說—不食周粟
時間:2024-01-12 15:26:36 點擊量:

    這則成語典故,發(fā)生在中條山西端的首陽山,山上有二賢祠,距今約 3300 年。見《史記·伯夷叔齊列傳》。
    殷朝的伯夷、叔齊,是孤竹國君主的兩個兒子。國君喜歡小兒子叔齊,臨終遺囑讓叔齊繼位。國君死后,叔齊堅持要哥哥伯夷繼位。他們互相讓位,便逃去隱居。聽得周文王興起,兩個人就同去周地。后來周武王討伐殷紂王,伯夷、叔齊就在馬前諫勸。武王的隨從要打殺他們,姜太公說道:“這兩個人是很有義氣的??!”就把伯夷、叔齊放去了。等到周武王平定了殷亂,得了天下,伯夷、叔齊覺得很羞恥,就不肯吃周朝的粟米。兩人一同隱居到首陽山,采摘薇草來吃。后來,想想這薇草也是周朝的,便絕食了。挨餓將死,作歌吟道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農(nóng)、虞、夏忽焉沒兮,我安適歸矣!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!”餓死后,首陽山人為其封墓立祠,世代祭祀。

     

     這則成語典故,亦作“首山二賢”、“采薇而食”、“恥食周粟”,表示兄友弟恭,道德典范;堅持本心、氣節(jié)高尚。比喻清白守節(jié),忠貞不二。

 

上一篇:文化自信大觀園26說—中流砥柱        下一篇:文化自信大觀園28說—君無戲言